<sub id="ht9rx"><dfn id="ht9rx"></dfn></sub>

<address id="ht9rx"><dfn id="ht9rx"><mark id="ht9rx"></mark></dfn></address>

      <address id="ht9rx"><dfn id="ht9rx"></dfn></address>
      <address id="ht9rx"><dfn id="ht9rx"></dfn></address>

      <thead id="ht9rx"><var id="ht9rx"><ins id="ht9rx"></ins></var></thead>

      <sub id="ht9rx"><dfn id="ht9rx"><output id="ht9rx"></output></dfn></sub><sub id="ht9rx"><dfn id="ht9rx"></dfn></sub>
      <thead id="ht9rx"><var id="ht9rx"><output id="ht9rx"></output></var></thead>

          <sub id="ht9rx"></sub>

          新聞中心

          物流更高效!“灣區一港通”運行2周年,覆蓋14個珠江內河碼頭(圖)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日前,8個裝有“大灣區制造”工業設備的出口集裝箱辦結海關通關手續,從佛山三水港碼頭出發,以“灣區一港通”模式通過內河駁運至廣州港南沙港區,隨后裝上國際集裝箱船發往海外。這是“灣區一港通”模式運行2周年來,通過該模式經南沙港區進出口的第40000票貨物。截至今年10月底,“灣區一港通”項目累計開通航線14條,貨物平均堆存期由7天縮短至2天,為進出口企業節省綜合成本超5000萬元。

            據悉,2020年11月5日,廣州海關聯合廣州港集團正式啟動“灣區一港通”模式,珠江內河碼頭和南沙港等沿海港口的聯動性不斷加強,大灣區進出口貨物通關效率持續提升。該模式以廣州港南沙港區為樞紐港,珠江內河沿江港口作為支線港,形成“兩港如一港”的作業模式,實現進出口貨物“一次申報、一次查驗、一次放行”,精簡了在沿海港口的手續辦理。進出口貨物在珠江內河碼頭完成通關手續,經南沙港區轉運“7×24”小時流轉不停歇。

            “在全程信息化手段的支持下,進出口企業可以對貨物通關的各個環節有更精準的把握,動態科學地安排船期和艙位,從而降低因運輸因素導致船期、艙位變更帶來的時間、費用等成本。目前,通過“灣區一港通”模式進出口貨物不斷增長,今年前10月進出口貨物同比增長343%?!睆V州海關口岸監管處相關負責人如此表示。

            “‘灣區一港通’模式下,駁船公司只需錄入一份資料便可實現兩地港口碼頭及駁船、客戶互認,同時還可以大幅提升駁船操作時效和裝載量?!睆V州港穿梭巴士營運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,以往內河轉關時,客戶一般選擇在出貨當天辦理手續,駁船到港后需要等貨物報關放行后才能裝貨。而通過“灣區一港通”模式出口的貨物,可以在申報后堆存在啟運港,駁船即到即裝。

            對于大型企業,如采用“灣區一港通”模式,貨物出庫后可直接報關堆存在碼頭,緩解倉庫庫存壓力約20%。此外,由于以前企業較難估算貨物運輸和通關時間,一般選擇提前5-7天將貨物運抵南沙,而“灣區一港通”貨物運抵南沙樞紐港就可直接裝上國際班輪出口,企業一般只需在班輪抵靠南沙港2天前安排貨物運抵南沙,大幅節省在南沙港等候國際班輪的時間。

            國務院印發《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》,廣州海關圍繞要素便捷流動、助推平臺發展、支持企業“走出去”、加強規則銜接四個方面出臺48條細化措施,助力南沙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。其中,在支持南沙增強國際航運物流樞紐功能方面,明確進口“灣區一港通”適用范圍和操作方式,進一步提升物流通關效率,讓企業盡享大灣區物流一體化改革紅利。

            目前,“灣區一港通”項目作為區域通關便利化改革事項納入《國務院關于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工作的意見》,輻射范圍包括廣州、佛山、中山等地區14個珠江沿江港口碼頭。(來源:廣州日報 廣州南沙發布)

          打印關閉